logo
Konfuziusinstitute Nachrichten
人工智能:自然语言理解对国际研究的挑战
2023年05月02日,波恩

2023年5月2日18点波恩孔子学院在波恩大学俱乐部成功举办了“人工智能:自然语言理解对国际研究的挑战”的主题讲座,本次讲座主讲人是来自波恩大学的青年研究学者董天石博士,波恩大学数学系的柯翱敏教授(Prof. Dr. Armin B. Cremers)和波恩大学俱乐部负责人根特·舒尔茨教授(Prof. Dr. Günther Schulz)担任主持人。



图片1. Prof. Dr. Günther Schulz



图片2. Prof. Dr. Armin B. Cremers

董天石, 波恩大学青年研究学者,德国波恩亚琛国际信息技术中心(B-IT)和莱茵鲁尔机器学习研究中心(ML2R)研究员。主要研究方向为人工智能基础、空间表示和推理。



图片3. 董天石博士

近年来全球各国都掀起发展人工智能的热潮,其中属美国的人工智能系统ChatGPT和BERT最为瞩目。中国也研发出了首个超大规模的智能模型“悟道”,其在SuperGLU语言基准上的表现远超BERT。在这波浪潮前,有的人对人工智能的发展持以乐观态度,而有的人则对人类的未来感到担忧。人工智能目前的发展水平究竟如何?我们是否需要对此忧虑?对此董老师在讲座中为大家进行了全面且详细的介绍。

空间感知力是所有生物都与生俱来的能力,也是人类进行抽象思考的基础。但这对自然语言理解和处理来说却是一个不小的挑战,因为这需要计算机跳出对字符的处理进而达到理解语义的层面。计算机神经科学的最新研究表明,我们可以将文字转化为高维向量空间的点,并对文本关系进行几何建模和机器学习,从而实现计算机对文字的“理解”,但实验证明,将文字表现为点是远远不够的,我们必须将点扩大成区域,也就是扩大神经网络空间才能实现机器对语言的理解。为了更加直观地说明当下人工智能系统的局限性,董老师将人学习方向和机器学习方向进行了对比,现场观众也迅速理解了人学习和机器学习的差异。除此以外,讲座还介绍了中国与德国还有其他国家在人工智能领域的合作和交流,也正是因为各国研究人员之间的密切交流合作人工智能才能取得如此大的发展。



图片4. 现场提问环节



图片5. 波恩孔院德方执行院长叶翰识博士(Dr. Hannes Jedeck)做总结

本次讲座吸引了众多对人工智能感兴趣的观众,让大家对当下人工智能的发展有了更深的了解,也对人工智能有更加理智的态度,正如董老师讲座开头所说:“如果你对人工智能非常乐观,那今天你可能会失望,如果你对人工智能感到担忧,那今天你会得到宽慰”。





Link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