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Konfuziusinstitute Nachrichten
法兰克福大学孔子学院举办2022青年汉学家论坛
2022年07月01日,法兰克福

2022年4月至6月,法兰克福大学孔子学院与法兰克福歌德大学汉学系合作,采用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成功举办了三场青年汉学家论坛系列活动,共有五位硕士研究生受益于该平台,就各自的中国研究做了学术报告。

第一场论坛于4月27日举行,来自莱比锡大学的硕士生NG Chin-fung带来题为《女性主义、自传与佛教——张汝钊(1900-1969)文学与学术著作研究》的报告。十九世纪末到二十世纪初的动荡时期,中国社会与文化发生革命性变化,中国佛教也发生了变革。张汝钊(1900-1969)是积极响应宗教改革的女性之一,作为受过良好教育的诗人和活动家,她前半生一直致力于政治和女权主义运动,后由于对不同政见的失望而转向佛学研究,最终出家为尼。皈依佛门后她仍不放弃文学,通过大量文学作品记录了自己的生活。与同时期的其他佛学家相比,张汝钊的生平和文学作品却鲜有人关注。鉴于此,NG Chin-fung同学探讨了张汝钊在倡导妇女权利和女性教育过程中融入了强烈的女权主义思想的作品,记述其人生选择的自传作品,及其佛教相关作品为中国佛教的传播所做出的贡献。

当天另一位报告人是法兰克福歌德大学的代一帆同学,她的主题是《汉服文艺复兴:汉服的民族符号重构》。随着汉服复兴运动的迅速蔓延,汉服已经从中国网络社会的一种新兴亚文化发展成为一种在华语圈不同背景人群中流行的古典主义服装时尚。她以“什么是汉服和汉服复兴?”为切入点,研究了从2003年汉服开始复兴,直到2022年汉服多样化发展的整个历程,同时也介绍了挑选汉服的注意事项。



图1:代一帆:《汉服的民族符号重构》

5月22日第二场论坛的两个报告分别为,蒂宾根大学Robin Becht带来的《香港和澳门的国家安全法和公民社会》和波恩大学 Frederik Schmitz带来的《中国的命运共同体:从批判的地缘政治视角看中国的外围话语》。Robin Becht的报告认为在香港和澳门实施的国安法代表着香港、澳门社会的一个转折点,它为回归后的香港、澳门带来稳定的同时也对原有的公民社会和社会的多元化产生了显著影响。Frederik Schmitz在报告中提到,中国的外交政策一向非常重视和周边国家的关系,“外围”一词已从静态概念演变为动态概念。其中起决定性作用的不再是传统意义上的临近地域而是扩展到利益关联区域。这一概念内涵的转变具有地缘政治影响,因此要基于历史叙述,对其解构以便分析不同参与者的话语和角色。

在6月22日最后一场论坛上,法兰克福歌德大学的硕士研究生龙健分享了他的硕士论文《现代、记忆、身体:周佛海的合作民族主义(1937-1945)》。“合作”是一个政治学和历史学术语,周佛海这一人物很复杂,他是中国共产党的早期领导人,建党时的中共一大代表并任代理书记,后成为国民党孙中山学说的理论家,以及汪精卫政府的政要。龙健同学的报告提出了民族主义叙事中的“抗战-合作”二元论,报告聚焦于其论文的第三部分关于“身体”的话题,以周佛海的诗和日记为例,和大家一起探讨话语是如何构建权力及如何塑造身体的。



图2:龙健同学在作报告:《现代、记忆、身体:周佛海的合作民族主义(1937-1945)》



图3:论坛结束后大家自由交流

法兰克福大学孔子学院与汉学系合作,面向博士研究生举办“青年汉学家论坛”多年,作为一个新的尝试,今年首次面向硕士研究生单独开办论坛,为汉学系硕士研究生提供了在学术上展示自己的机会。实践证明,为硕士研究生提供交流平台受到学生的极大欢迎,使得年轻学者能更早地与汉学界专家学者们开展学术交流。受疫情影响,参加每场论坛的人数受到限制,但论坛还是取得了超出预期的成功。



Links